欧亿5手机网页版_刘洋:世界马铃薯消费特点与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 刘洋 2023-04-24 12:10 次, 核心提示: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研究从世界马铃薯消费角度出发,总结了影响马铃薯消费的主要因素,阐述世界马铃薯消费的总体水平、地区差异和变化趋势,分析加工马铃薯、鲜马铃薯、冷冻马铃薯和种用马铃薯四大马铃薯产品消费特点,提出了促进我国马铃薯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马铃薯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市场价格。消费者总是会选择当地易获取且便宜的产品作为其主食,并随着其易获取性和食物价格而改变。比如,马铃薯在欧洲代替了燕麦、荞麦等谷物成为主食之一。此外,相关食物价格也会对马铃薯价格产生影响。如果马铃薯的替代产品更多,需求弹性也就更大。
(二)收入水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对马铃薯需求的影响巨大。有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鲜马铃薯的收入弹性为负值,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却是正值。即便在同一国内部,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弹性高于高收入者。
(三)饮食习惯。文化和饮食习惯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模式。例如,东欧人将马铃薯作为重要主食,其消费量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东亚地区的人们更加偏爱大米,马铃薯大多作为蔬菜或者是配菜来食用,马铃薯消费量相对较低。
(四)其他因素。新加工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消费对马铃薯的需求,比如冷冻马铃薯的出现推动了快餐市场的发展,快节奏的工作使城市居民更加青睐加工食品和方便食品。
二、世界马铃薯消费的总体水平
全球每年消费马铃薯约为3.0-3.3亿吨,年人均消费32千克左右,其中食用是马铃薯消费利用的主要形式,占消费总量的65%左右。
食用消费快速增长,并成为促进世界马铃薯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在1961-1980年间,食用马铃薯的消费量增长比较缓慢,维持在1至1.5亿吨之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食用消费量明显增加,2009年食用量接近2.2亿吨。
饲用消费持续下降。由于传统的以马铃薯作为主要饲料的小农场逐步让位于现代化的大型养殖场,使欧洲地区的饲用马铃薯消费量不断减少,而该地区的饲用消费量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这使世界饲用马铃薯的消费大幅下滑,从1961年的7092万吨降至2009年3772万吨,平均年减少1.31%。
种薯约占消费总量的7%-8%。不同于其他作物,马铃薯生产对种子的需求量巨大。种薯的消费量取决于农技水平、田间管理和资金投入。严格的种薯认证制度和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如组织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农户生产出满足加工需求的高品质商品薯,而且还可以减少用种数量,但脱毒种薯价格昂贵,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户难以承受,即便是在发达国家,种薯也在其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对于发展中国家种植者,多数采用自留种的方法,但这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缺少脱毒种薯也是这些国家马铃薯生产产量不稳、单产较低的重要原因。
马铃薯的损耗主要来自于贮藏期间的损失,其大小取决于马铃薯状况、贮藏期、贮藏环境,如果温度和湿度控制适当,贮藏期间损失的数量就少。发达国家多采用现代化的智能调节温度和湿度的大型贮藏库,而在发展中国家多数就是将马铃薯放进所挖的坑或壕中,然后用土或稻草覆盖,或在上面搭建棚架。全球马铃薯的年损耗量一直维持在2000至2500万吨之间,占马铃薯总消耗量的7%-8%。
三、马铃薯消费的地区差异
(一)消费的地区差异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是全球最喜爱马铃薯的地区,并将马铃薯作为日常饮食中的主食,每年每人食用量均在120千克以上。西欧、北美也钟爱马铃薯消费,人均食用量为60-100千克。与欧洲不同,非洲卢旺达和马拉维也将马铃薯作为其热量的重要来源,每年人均食用量也在100千克以上。安第斯山脉、地中海沿岸和东亚各国人均食用量为20-60千克。
东西欧之间马铃薯消费利用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在东欧,所生产的马铃薯近30%用于饲用,而在西欧和北欧,饲用马铃薯比例不到10%。此外,由于缺少完善的认证计划和种子低产,东欧种用马铃薯比例高达20%,而西欧种用马铃薯比例不到7%。英国、爱尔兰和东欧国家每年人均马铃薯消费量都在80千克/年以上,但考虑到东欧国家所消费马铃薯近50%用于饲用和种用,食用消费量最大的是西欧的英国和爱尔兰,每年人均消费量在100千克以上。南欧国家人均消费量相对较低,每年仅为30-50千克。
地处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国家马铃薯人均消费量持续增加,2009年北非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约为20-50千克,处于非洲的前列。南非每年人均消费量也在30千克左右。处于亚撒哈拉非洲的赤道盆地的东非、中非、西非消费量较少,炎热的气候使得马铃薯生产极为困难,人均消费量不足10千克。
亚洲是全球马铃薯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在过去50年里,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人均马铃薯消费量都在增加。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消费国,占全球消费量的30%以上。从人均消费量来看,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每年人均消费量在80千克以上,地中海沿岸的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也在40千克以上。在东亚,马铃薯不是主食,每年人均消费量仅有10-30千克。
在南美,马铃薯的重要用途是做牲畜饲料,这包括多米尼克、乌拉圭、厄瓜多尔,但在中北美马铃薯主要用于食用。在拉美地区,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仍大量存在,种薯消费量较高,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马铃薯种用比例达到15%以上。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美和南美安第斯山脉地区,人们偏爱马铃薯,每年人均消费量至少50千克,而在中美洲地区,多数国家人均消费量不足15千克。
(二)消费的变化趋势
无论是食用还是饲用,欧洲马铃薯消费一直在全球占有很大比重,但在1961至2006的50年间,欧洲马铃薯消费量下降了一半,占全球消费比例从81%下降至36%。除欧洲以外的所有地区,马铃薯人均食用量都有所增长,其中亚洲和非洲增幅较大,大洋洲和北美洲增幅较小。 (责任编辑:刘洋),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研究从世界马铃薯消费角度出发,总结了影响马铃薯消费的主要因素,阐述世界马铃薯消费的总体水平、地区差异和变化趋势,分析加工马铃薯、鲜马铃薯、冷冻马铃薯和种用马铃薯四大马铃薯产品消费特点,提出了促进我国马铃薯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马铃薯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市场价格。消费者总是会选择当地易获取且便宜的产品作为其主食,并随着其易获取性和食物价格而改变。比如,马铃薯在欧洲代替了燕麦、荞麦等谷物成为主食之一。此外,相关食物价格也会对马铃薯价格产生影响。如果马铃薯的替代产品更多,需求弹性也就更大。
(二)收入水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对马铃薯需求的影响巨大。有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鲜马铃薯的收入弹性为负值,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却是正值。即便在同一国内部,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弹性高于高收入者。
(三)饮食习惯。文化和饮食习惯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模式。例如,东欧人将马铃薯作为重要主食,其消费量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东亚地区的人们更加偏爱大米,马铃薯大多作为蔬菜或者是配菜来食用,马铃薯消费量相对较低。
(四)其他因素。新加工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消费对马铃薯的需求,比如冷冻马铃薯的出现推动了快餐市场的发展,快节奏的工作使城市居民更加青睐加工食品和方便食品。
二、世界马铃薯消费的总体水平
全球每年消费马铃薯约为3.0-3.3亿吨,年人均消费32千克左右,其中食用是马铃薯消费利用的主要形式,占消费总量的65%左右。
食用消费快速增长,并成为促进世界马铃薯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在1961-1980年间,食用马铃薯的消费量增长比较缓慢,维持在1至1.5亿吨之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食用消费量明显增加,2009年食用量接近2.2亿吨。
饲用消费持续下降。由于传统的以马铃薯作为主要饲料的小农场逐步让位于现代化的大型养殖场,使欧洲地区的饲用马铃薯消费量不断减少,而该地区的饲用消费量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这使世界饲用马铃薯的消费大幅下滑,从1961年的7092万吨降至2009年3772万吨,平均年减少1.31%。
种薯约占消费总量的7%-8%。不同于其他作物,马铃薯生产对种子的需求量巨大。种薯的消费量取决于农技水平、田间管理和资金投入。严格的种薯认证制度和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如组织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农户生产出满足加工需求的高品质商品薯,而且还可以减少用种数量,但脱毒种薯价格昂贵,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户难以承受,即便是在发达国家,种薯也在其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对于发展中国家种植者,多数采用自留种的方法,但这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缺少脱毒种薯也是这些国家马铃薯生产产量不稳、单产较低的重要原因。
马铃薯的损耗主要来自于贮藏期间的损失,其大小取决于马铃薯状况、贮藏期、贮藏环境,如果温度和湿度控制适当,贮藏期间损失的数量就少。发达国家多采用现代化的智能调节温度和湿度的大型贮藏库,而在发展中国家多数就是将马铃薯放进所挖的坑或壕中,然后用土或稻草覆盖,或在上面搭建棚架。全球马铃薯的年损耗量一直维持在2000至2500万吨之间,占马铃薯总消耗量的7%-8%。
三、马铃薯消费的地区差异
(一)消费的地区差异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是全球最喜爱马铃薯的地区,并将马铃薯作为日常饮食中的主食,每年每人食用量均在120千克以上。西欧、北美也钟爱马铃薯消费,人均食用量为60-100千克。与欧洲不同,非洲卢旺达和马拉维也将马铃薯作为其热量的重要来源,每年人均食用量也在100千克以上。安第斯山脉、地中海沿岸和东亚各国人均食用量为20-60千克。
东西欧之间马铃薯消费利用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在东欧,所生产的马铃薯近30%用于饲用,而在西欧和北欧,饲用马铃薯比例不到10%。此外,由于缺少完善的认证计划和种子低产,东欧种用马铃薯比例高达20%,而西欧种用马铃薯比例不到7%。英国、爱尔兰和东欧国家每年人均马铃薯消费量都在80千克/年以上,但考虑到东欧国家所消费马铃薯近50%用于饲用和种用,食用消费量最大的是西欧的英国和爱尔兰,每年人均消费量在100千克以上。南欧国家人均消费量相对较低,每年仅为30-50千克。
地处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国家马铃薯人均消费量持续增加,2009年北非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约为20-50千克,处于非洲的前列。南非每年人均消费量也在30千克左右。处于亚撒哈拉非洲的赤道盆地的东非、中非、西非消费量较少,炎热的气候使得马铃薯生产极为困难,人均消费量不足10千克。
亚洲是全球马铃薯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在过去50年里,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人均马铃薯消费量都在增加。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消费国,占全球消费量的30%以上。从人均消费量来看,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每年人均消费量在80千克以上,地中海沿岸的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也在40千克以上。在东亚,马铃薯不是主食,每年人均消费量仅有10-30千克。
在南美,马铃薯的重要用途是做牲畜饲料,这包括多米尼克、乌拉圭、厄瓜多尔,但在中北美马铃薯主要用于食用。在拉美地区,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仍大量存在,种薯消费量较高,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马铃薯种用比例达到15%以上。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美和南美安第斯山脉地区,人们偏爱马铃薯,每年人均消费量至少50千克,而在中美洲地区,多数国家人均消费量不足15千克。
(二)消费的变化趋势
无论是食用还是饲用,欧洲马铃薯消费一直在全球占有很大比重,但在1961至2006的50年间,欧洲马铃薯消费量下降了一半,占全球消费比例从81%下降至36%。除欧洲以外的所有地区,马铃薯人均食用量都有所增长,其中亚洲和非洲增幅较大,大洋洲和北美洲增幅较小。 (责任编辑:刘洋)